7月25日晚至26日凌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出现区域性特大暴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洪水,绥德水文站的4名职工在重大汛情面前依然坚守岗位,经受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为防汛抢险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水情资料。8月3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洪水中的生命之舟——未曾间断的测报》专题节目,对这4名工作人员的事迹进行了重点报道。我校校友、环工学院2009级毕业生高舒作为水文站唯一的女性,接受了央视的采访报道。
7月25日深夜,天气预报称,25日晚到26日陕西北部等地将有大暴雨,降雨量在180mm左右。绥德水文站的马成伦、王宏飞、马锋三名工作人员分别在水文站旁的大理河上中下三段测量数据,高舒则在办公室记录并上报数据,她向记者表示:“一点三十八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上游流量暴涨,需要全部撤离。”26日凌晨,根据水文站提供的数据,绥德县人民政府发布紧急命令,要求县城所有人员撤离城区。接到命令,在站里值守的高舒迅速拉响了撤离警报并用喇叭努力唤醒在沉睡中的居民。
虽然居民撤离了,但工作职责却要求水文站的4名工作人员必须向战士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不能离开岗位。在站房被淹、道路冲毁、电力通信中断、身处孤岛面临危险境地的重大汛情面前,4名工作人员并没有乱了阵脚。测流、取沙、报汛,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洪水淹没了水文站一楼,即将淹没二楼,大家只能从二楼撤到楼顶观测平台继续测报。3点07分,突然停电,情况万分紧急。4个人在黑暗中相互鼓励,顶风雨、战恶浪,抢测快报,及时传递水文信息,出色完成了测报任务,为防汛抢险指挥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水情资料。
得到水文站员工被困的消息,延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立刻派出救援队。随后,该局局长祁盘军又带领另外一支抢险队增援。抢险队员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到达水文站。此刻汛情已经十分危急,用来悬挂测量缆车的钢索,成为营救工作人员的唯一通道。在救援队和当地居民的帮助下,4名工作人员全部获救。
截至7月26日6点,绥德水文站共发出48条水情信息以及大量雨情信息。7月29日,省防总发出嘉奖令,对在迎战陕北地区突发暴雨洪水水文测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绥德水文站站长马锋,职工高舒、马成伦、王宏飞予以嘉奖。
高舒,女,中共党员,陕西榆林人。2009年9月考入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29060901班,2013年7月顺利毕业,11月考入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随后分配到绥德水文站工作至今。该生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四年学习成绩位于专业前十名,多次荣获“优秀学生”称号,获得多项奖学金。
生活中的高舒,就喜欢帮助他人、热心助人。2013年5月,班中一名同学突发脑溢血病危住院,高舒在得知情况后,积极发起募捐,得到全校同学的积极响应,筹得八万余元,为挽救同学,帮扶处于危机中的家庭,默默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
灾难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正是这些英雄伸出双手,为命悬一线的人们送去了生命之舟。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焦点访谈》报道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326/18b2a0b4636845c3835d4c39cf8e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