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2005年6月26日,是长安大学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参加签字仪式的人们今天还清晰地记得那辉煌的场面、感人的画面和那各方面汇聚起来的共建长安大学的炽热之情。
说来话长,长安大学的前身之一——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一直是交通部的重点建设高校,在近5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饱受交通部的厚爱,且一直受益于、服务于公路交通领域,成千上万的毕业生遍布祖国公路交通各个领域,被誉为中国公路交通教育领域的“黄埔军校”。2000年4月学校合并以后,跻身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建设高校,从昔日公路交通行业首席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一个华丽的转身,使得学校的发展平台、肩负责任有了很大的不同,学校由此进入了新的、更宽广的领域。
当高校合并的高潮过去之后,教育部即提出了高等教育“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希望各高校主动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为社会服务力度。为此,教育部积极推动与行业、企业的共建工作,为各学校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长安大学虽然是合并重组高校,但是依然与公路交通领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当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的倡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认可,两部联合于2005年6月6日给学校下发了共建文件。
两部共建,高层推进,无疑是长安大学发展和建设赢得“八面来风”的绝好契机。为了把这个高层合作项目做好做足,学校征得同意,确定了6月26日,这是一个“六六大顺”的日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签字仪式。学校特意组成了精兵强将,提前一周进驻北京——学校设在广安门外的驻京办事处,安排会务、邀请嘉宾、联系中央媒体等筹备事项,一一紧锣密鼓地展开。在长安大学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开会。
2005年6月26日,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内灯火辉煌,富丽堂皇,两部共建签字仪式将在这里隆重举行。河北厅是国家用来举行重大活动和召开重要会议的场所,而且历来作为国家级对外会谈的贵宾休息厅,因此在人民大会堂中被誉为“国门第一厅”。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计划组建北京公路学院时,教育部、交通部初期选址就计划放到河北省的保定市,结果失之交臂。四十年后,不曾想两部会在这里再次携手,在河北厅上演一出共建之歌,真可谓“无巧不成书”。
在河北厅入口处立着一块屏风,上面写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派古色古香的风味,很好地呼应了长安大学厚重的文化风采。借用《兰亭序》的名句“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形容参加签字仪式的众多贵宾,一点也不为过。莅会的有教育部周济部长、交通部翁孟勇副部长。教育部办公厅、发展规划司、财务司、高等教育司、科学技术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直属办和交通部办公厅、综合规划司、财务司、公路司、科技教育司,陕西省交通厅、教育厅、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交通部质检总站、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交通报社、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路桥集团第一、第三公路工程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应邀出席了签字仪式。可以说,大凡与长安大学有人才培养合作、科研项目联系的单位的负责人,几乎悉数到齐,足可见教育部和交通部对共建长安大学的关心与重视。在入门大屏风前,校党委书记雷达、校长周绪红和各位校领导西装革履,笑容可掬地迎接来自教育部、交通部、陕西省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各界的百余名领导、嘉宾以及各路媒体记者。
“教育部、交通部共建长安大学协议签字仪式”于下午四点正式开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主持签字仪式。交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孙国庆首先宣读了教育部、交通部关于共建长安大学的意见。在热烈的掌声中,教育部部长周济、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分别愉快地签署了共建协议书并相互握手祝贺。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签字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充分肯定了长安大学合并组建以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认为两部共建长安大学,对学校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学校抓住契机,加快发展,通过多种方式为公路交通行业服务,促进学校新的发展。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也在仪式上作了充满感情的讲话,他认为长安大学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多年来为我国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表示交通部将根据共建协议,一如既往地继续指导和支持长安大学相关学科、实验室、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两位部长的讲话,不时在场上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热烈的簇拥下,雷达书记和周绪红校长手举高脚酒杯,斟满美酒来到两位部长和各位嘉宾前,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各方面继续给予学校以更大的支持。在一片祥风瑞语中,签字仪式圆满落下帷幕。
本来,签字仪式计划由学校通过互联网向全校师生进行实况同步转播,学校技术部门也派出了精兵强将赴京做前期准备工作,只是由于人民大会堂网络所限,未能如愿。好在中央电视台在当晚7点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以最快速度播出了共建签字仪式的新闻。记得当时守候在驻京办电视机前,焦急地等候播出的学校莅会的各位同志,看到共建仪式的新闻报道画面播出以后,室内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而彼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学校师生,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后,也是激动不已。
网络编辑:王珏
责任编辑:郗波